2015年07月14日:给出清晰窗口,展望广阔天地(3)
就算是承认画地为牢的“内容范围”,这两个题目也仍然形同没有出题。
题目要求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”“自选角度”,那么,材料第一、第二段也理所当然地在“范围”之内。
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,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,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,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。活动期间,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,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,观察蝴蝶的翅膀。
要求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(诗歌除外),自拟标题;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;书写规范,正确使用标点符号。
仅就材料第三段而言,就包含“本色”与“呈现”、“微观”与“整体”、“特殊”与“一般”、“光线”与“色彩”、“照射”与“缤纷”、“外因”与“内因”、“表象”与“本质”、“特殊”与“一般”……诸多角度。每个角度又都包含“蝴蝶翅膀”这具体事物,相类似、相对照的相关事物,可譬喻、可比拟的宏观事物,可象征、可引申的抽象道理……分开看,角度丰富多彩;综合看,答案丰富多彩。
超出这“内容范围”是不是就不可以?例如写冰雹、飓风、雾霾……例如写雄鹰、海燕、兔子……例如写快跑、听到、激辩……
行为有:看、测、逾、打开、知、静观、漫步、细说、轻点、嗅到……
材料第一段。“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”“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”“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”,这是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三个目的。“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”,中国顶级科学研究机构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公众和中小学生,而且是实实在在地推出“开放”“系列”“科普”活动。由“科研人员”“特地”设计“有趣”的实验。让同学们“亲手操作”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”来“观察蝴蝶的翅膀”。这里包括国家关怀、科学机构、社会公益、祖国未来、科学普及、负责务实、青少年心理、动手观察、仪器设施,甚至还包括扫描显微……每一点都是一个可譬喻、比拟、象征、引申的写作题目——角度更是丰富多彩。
2015年的题目的“内容范围”也同样广阔无边。仅就题目材料直接谈到的事物就有:天光、云影、阴晴、雨雪、目力、电视、全球天气、云卷云舒、乐趣,林间、草、莺、枝叶、花鸟之名、树木之性、鼠标、生物的纲目属种、迁徙、演化、花果清香、丛林气息……
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,同学们惊奇地发现: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,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。
本文发表在《少男少女·文道(写作版)》2015年第8期“试题观察”栏目。
[安徽卷]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其间还有肯定、否定、程度、转换……
模糊的“给材料”写作题目仍是主流,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“给标题”写作题目的回归,还看到了以“书信”形式使题目清晰些的尝试和“给问题”写作题目的萌芽。我们不敢说“相信”,我们唯有期望在中学语文界的共同努力下,高考写作题目能够扫荡雾霾,呈现出展望广阔天地的清晰窗口。
会有人说,这些具体内容是要归纳的,好比你上文归纳的“接触了解”“天气”“生物”“自然”;那么,这“接触了解”会不会扩展到“分析研究”“思考感悟”“认知改造”?“天气”“生物”会不会扩展到“水文”“地质”“火山”“地震”“海啸”“矿物”“农业”“工业”?“自然”会不会扩展到“社会”“世界”“宇宙”?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落花时节、江河日下、世界风云、股市风暴、环球凉热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、东风压倒西风……内容范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?
[简析]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则写作题目的重点是材料的最后一段,立意角度是“要透过表面,看清本质”。其实并不是这么单一。道理很简单:如果是这样,那何必给三段材料?
材料第二段。“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”同学们“惊奇”地“发现”,传达出“三维”“纳米”高科技设备的神奇魅力。“原本色彩斑斓”竟然“失去了色彩”,显现出“奇妙”的“凹凸不平”的结构,除了科技令人惊叹,也还包含着对“放大”或褒或贬寓意的引申空间吧?当然,也有人质疑这则作文题目的材料有知识性错误:谁说蝴蝶翅膀没颜色?但是,题目材料有错误,并不意味着作文题目有错误。因为辨析材料错误,也不失为作文允许的一个角度——您能说答案不丰富多彩吗?
2014年的题目“内容范围”的广阔无边自不必说,因为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也可以在中照片呈现。
原来,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,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,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……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