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蓝领工资超白领”释放积极信号
一个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,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。现实社会的人才结构,决定了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,而只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价值,“蓝领”也同样能够创造辉煌、超越平凡。比如倪志福、徐虎这样的老一代“着名蓝领”创造的非凡业绩,人们至今记忆犹新。是不是合适的人才,终究得靠实践检验,凭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说话。
人才价值观的错位,其后果必然是技术工人的奇缺,尤其是高级技工,在目前中国的技工队伍中只占5%,而在发达国家则是35%。高级技工后继乏人趋势更是日益凸现,在许多工厂里,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生产。若干年后,我们或许将面临靠谁来生产、制造“中国制造”的尴尬。
招拉面师月薪12000元;招公交司机月薪8000元;搬运工月薪8000元;拌凉菜师傅,月薪6000元,每周还休息4天;更不用提耳熟能详的月嫂、快递员动辄过万的收入……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北京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,早已超出普通白领的工资。
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,人们劳动价值的体现多样性,随着直接劳动成本上升,各种技术工人收入因此增加,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。最近到欧洲旅游,发现旅馆里除了老板,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工作人员,即使水电有了问题,也不可能有人来修理,因为一般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很高,旅馆是养不起的。显然,我们的蓝领现在也开始“炙手可热”,与其说这也是一种“与国际接轨”,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。
钱夙伟
当现在不少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,产业发展拉升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,技能人才将持续吃香乃至供不应求。“蓝领工资超白领”无疑有着“形势比人强”的无奈。但无论如何,这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循环,促使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方向时,更加地理性务实。
去年教育部发布的《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》就已经显示,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%,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。这当中固然有种种因素,但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屑于当蓝领,以白领为荣,无疑加剧了蓝领的“萎缩”。
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,蓝领都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基础。蓝领干的不仅是体力活,而且大凡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,因此,蓝领不仅是劳动力,也是技术人才。
2014年6月24日浙江工人日报>工论
随机文章